2)第一百八十九章 绝笔_梦回大明成化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宇拜道

  谢宇闻言问道“出什么事了?”

  “您还是亲自看看的好,标下一句半句的也说不清楚”那亲兵说道

  “头前带路”谢宇闻言走进了县衙之中

  县衙一进去便是立着牌坊的头道院子,和吴桥的县衙不同,没有头道院子中的关帝庙而是换成了土地庙,转过小门二道院子便是大堂所在,大堂外空地的正中央此时搭着一处起脊大棚,棚上拴着几条白布迎风飘摆,而棚下赫然摆放着八幅黑色的棺材,本来大热的天,此情此景看的谢宇倒是有些脊背发寒

  深吸一口气,谢宇快步走上前去问那立在棺材头的几个亲兵道“怎么回事?哪来的棺材,怎么摆到衙门里来了?”

  “回抚台大人的话,这里没名字也没牌位,要不您先让让,我等将棺材起开来看看”那亲兵说道

  谢宇想了想道“先把中间这幅打开”

  下完令谢宇往边上上了上,几名亲兵拿出撬棍将棺材盖子翘了起来,棺材没上钉,材料倒是不错,掀开盖子便是一股尸臭冲天而起,众人见状散开老远,半晌等味道散去一一些了,这才有胆大的上前向棺材里望了望

  “大人!棺材里是个官儿,好像是新野的知县!”那个靠上前去的亲兵喊道

  谢宇闻言快步上前掩住口鼻探身瞅了一眼,里面仰面朝天躺着一名身着官服头顶乌纱的官吏,因为天气炎热此时尸体已经腐败的十分厉害,几乎看不清面目,而这名官吏放置在胸口处的手中正握着一本奏折,谢宇见状小心的将奏折取出,走到一旁打开读了起来

  ‘臣吏部新野县知县岳忠谨奏:臣中正统三年进士,备员行人。初差翰林院,再差邓州典试,三差新野知县,就任河南等处十余载,受皇恩厚矣,今臣所奏之言乃是绝笔,恳请陛下赈济新野之灾,施救于黎民苍生

  臣曾亲历昔年南阳府之大旱,人民逃遁,景象凋残,皆臣所经见。然未有极苦极惨如所见今新野之灾异者!父弃其子,夫鬻其妻者;掘草根以食,采白石以充饥者,犹未详言也

  臣今悉为皇上言之:臣所任之新野县,瘟疫数月,其间又兼断粮者,几绝黎民之生机。三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四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诸树惟榆皮差善,杂他树皮以为食,亦可稍缓其死。迨月中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民有不甘于食石而死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有司亦不能禁治。间有获者,亦毫不之怪,曰:“死于饥与死于盗尔,与其坐而饥死,何若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最可悯者,疫病最凶之时,乡野之地无人敢耕,新野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日必弃二三婴儿于其中。有号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婴儿,已无一生,而又有弃子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数日后面目赤肿,内发燥热而死矣!于是死者枕藉,臭气熏天,县城外掘数坑,每坑可容数百人,用以掩其骸骨。臣未染瘟病之时,已满三坑有余,而数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几许矣。

  又新野郡王紧闭王府,于黎民者不闻不问,府中虽广有钱粮,皆以己用不顾黎民,后朝廷赈粮方到新野,郡王府即遣亲兵行抢,臣拦阻不过,十成之粮被王府抢去八九,后瘟疫势大,新野城中腐尸之气渐重矣,臣亦染病无法兼顾,王府之人便趁此时机携粮外逃至邓州,毫不顾忌新野百姓之死活。

  今臣已遣新野之民自谋生路,仅余县衙内十数人丁愿随臣同去,计有县丞黄靖连一家三口,主簿王长和一家五口,臣之妻子儿女四口,家仆院工若干人等,新野既不存,臣身为一方之父母,朝廷之命官不愿苟且,今日愿随城而去,以表臣心’。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