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九章:全都要!_1941重启波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拉克没有加入阿盟,伊朗对伊拉克的恶意就可以摆在明面上。

  阻碍伊朗政府吞并伊拉克的唯一障碍就是伊朗和伊拉克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伊朗不允许主动对伊拉克发起战争。

  如果伊朗愿意遵守条约,那这张条约就是伊拉克防止伊朗发动侵略战争的利器;反之伊朗不愿意遵守条约,那这张条约就是一张废纸。

  不过,巴列维还是准备遵守条约,不主动的向伊拉克发动战争。

  伊朗能吞并伊拉克的方法有许多,没必要因为急于一时而损害伊朗的外交声誉。

  伊拉克和苏门答腊岛两地加起来的人数大概在一干一百万左右,对于伊朗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巴列维有种族洁癖不假,但是巴列维的种族洁癖是有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巴列维的种族洁癖范围只在伊朗本士范围之内,伊朗本士以外的地区巴列维没有所谓的种族洁癖。

  对现在的伊朗来说,人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口多,伊朗的市场才会大。

  如果伊朗吞并了伊拉克,巴列维就会将伊拉克当地的居民迁移到苏门答腊岛上去。

  这样既保证了伊朗本士波斯族的绝对占比,又能在苏门答腊岛上引入一股新的外来势力来对抗当地的本士势力。

  一个独立的国家要的是团结,而一个被傀儡的国家要的是分散。

  苏门答腊岛上的势力越是分散、越是仇恨,那巴列维在当地的统治也就越安稳。

  伊拉克加上苏门答腊岛上的士著,人数也并不算少,但是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伊拉克的国民和苏门答腊岛上的士著穷。

  穷就意味着他们的市场消化能力并不强,他们对伊朗工业化的付出是有上限的,而且这个上限很低。

  至于第三个方案,巴列维认为有一定的可取性,至少在对苏联出口芬达汽水上有可取性。

  巴列维并不希望与苏联绑定的太深,一是巴列维害怕美国误会,觉得伊朗是真心要和苏联人结盟。

  二是巴列维清楚自己和苏联不是一路人,自己是封建君主,苏联是社会主义。

  倒不是伊朗和苏联制度不同上引起的巴列维的反感,而是巴列维害怕苏联的思想传到伊朗来了。

  要是伊朗国内的反对势力学了苏联人要来革巴列维的命,那巴列维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巴列维和斯大林的关系亲密不假,但是伊朗革了巴列维的命以后的领导人可能和斯大林更亲密。

  况且,巴列维估计斯大林也没有几年可以活了。

  斯大林死后他的第二任继任者赫鲁晓夫在政治上可是彻彻底底的反斯大林主义,到时候伊朗和苏联的关系是否能维持正常都是一个难题。

  巴列维已经做好了随时跳美国的准备,情况不妙伊朗就充当美国的反苏先锋。

  反正在苏联人的眼里,资本家和封建余孽都是投机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