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七章:伊朗一五计划的工业报告_1941重启波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业上,伊朗的钢铁产量达到了年产量11万吨,超过了原定计划的10吨年产量。

  这个数据是从德国和日本掠夺回到伊朗的工业还没有恢复生产的数据,等掠夺回伊朗的炼钢厂开工,伊朗的钢铁产量还有提升。

  伊朗政府正在规划一条从靠近苏联-伊朗边境的大不里士出发途经德黑兰最后抵达阿巴斯港的伊朗铁路。

  这条铁路建成伊朗国内的铁路线就像一个大大的X,而德黑兰就是两条线的交叉点。

  大不里士-阿巴斯港铁路建成将会联通德黑兰与伊朗中部和伊朗东部,其带来的政治效益比它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高。

  所以对伊朗政府来说建成大不里士-阿巴斯港铁路的重要性非常高,哪怕这条铁路的修建技术再难巴列维认为也必须修建。

  从德黑兰到赞詹这段修建难度一般的路段在战争期间已经被美国建成,留下的路段都是山地、荒地、沙漠。

  同时,修建这条铁路必然会消耗大量钢铁,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伊朗钢铁行业的发展。

  伊朗的发电量由于工业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原定了在1946年达到两亿干瓦时的目标在制定仅过了半年以后就被政府舍弃。

  伊朗政府通过重新计算,将1946年发电量目标定为了五亿干瓦时。

  为此伊朗政府不仅从国外购买了大量的发电机,还凭借着作为大客户的优势从美国引进技术,与美国资本合资在伊朗本土建设了发电机制造厂。

  在石油产业上,苏联专家团队在基尔库克地区勘察出来的油田。

  在伊朗政府的经济支持和苏联政府提供的技术支持下,将基尔库克油田的原油产量提升至年产量两百万吨。

  1946年的原油价格大约为2.2美元每桶,两百万吨原油的直接价格大约为三干两百一十二万美元。

  但是伊朗有了苏联的技术支持,自然也不会傻里傻气的去直接卖原油。

  从基尔库克油田产出的原油一部分会留在伊朗本土,投入到炼油厂中生产出汽油、柴油这些价格更高的产成品。

  当然,伊朗目前的炼油规模也无法消耗基尔库克油田的全部产出。

  伊朗国内不能消耗的就会输入到苏联去,由苏联巴库地区的炼油厂来进行提炼。

  最后扣除成本后的利润由伊朗和苏联共享,伊朗分得其中的百分之九十,苏联分得其中的百分之十。

  没有英美这些欧美国家的干涉,伊朗和苏联都可以从基尔库克油田中获取了足够的利益。

  对伊朗来说,提高了自己的石油采集和石油提炼提炼技术,还能为国内创造就业岗位。

  对苏联来说,自己每年基本上就是白拿几百万美元的外汇,并且这个数额每年都在增加。

  和东欧那些个国家相比较,对伊朗提供的技术属实不算什么。

  巴列维看完伊朗第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