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4章 深水区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府兵制的核心,就是军人武装集团职业化,他们是一辈子兵,然后不打仗的时候顺便搞搞农业种植生产,就好比边疆搞军屯垦荒一样。

  最早府兵就是设立地团的,后来才并入州县民户管理。

  大唐全国搞了六百多个折冲府,就相当于六百多个武装集团,他们主要任务就是习武训练,练习弓马,然后分批到京师或是边疆去当班宿卫京师或镇守边地。若遇打仗,就得听从调令上前线或留守。

  在不影响这些本职的情况下,才种种地。若是影响到这些,地就只能交给家人们种了。

  经历隋末乱世的大唐之初,手里确实有不少田地,故此在先军政策下,点选的府兵都能做到足授一百零一亩地,同时也能保证选的都是那些中产以上家庭里的强壮者。

  故此贞观时期的府兵素质最高,战斗力最强。

  李世民也很小心的使用这些府兵,虽然战事不少,可基本上没乱搞,不像到了李治武则天时期,动不动就被歼灭个几万人,甚至十万人以上规模的被歼都数次,搞的府兵精华尽失。

  说白了,当府兵风险也很高,虽说前途不错,可就跟干工地,要垫资入场一样,没点雄厚的家底,哪置办的起那些装备,更别说常年累月的不是上番就是戍边要么就是训练,家庭生产其实都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可若是朝廷不能足授田地,以及打仗立功后不能给予足够的田地钱财赏赐,那么当府兵是很容易破产的。

  为什么从武则天夫妇时起,就有许多人宁愿剁手剁脚也不愿意去当府兵?还不是跟隋朝杨广征辽东时一样,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谁愿意去啊。

  这跟明朝时的粮长一样,本来小地主当个粮长,负责收下皇粮帮忙组织交粮,结果后来变成了承包一样,你手下诸户若有人没交够,你得先补上,有人逃了,你得补上,路上运费得垫上,有损耗得垫上,谁吃的消啊。

  汉代的全民皆兵制度,军费这块虽然也不用朝廷负担多少,可却很影响战斗力,毕竟农民本职是种地,哪有太多的精力去训练?

  隋唐府兵是寓兵于农,中产以上的富家健壮子弟终身兵,有空时帮着种下地,装备、训练各方面,都远强于汉代,因此战斗力更强。

  只是这种兵制,归根到底还是得有均田保障,以及保证上升通道的顺畅以及军功赏赐的刚性兑现,任何一点出了问题,那这个强大的府兵群体就会瓦解。

  正是得益于府兵地位的高,和良好的前景,才有人当府兵。

  “诸公,现在京师番上之南衙军,保持在三万六千人的数量,与北衙禁军大致相当。但是朝廷近年在边疆全面推行边军镇守之制,于幽云、朔方、陇右、河西、剑南甚至是岭[红旗小说]南,都增设了许多边军,常年保持着很大的数量,如陇右就编设九军,常驻边军两万七千,全国边军加起来超十万之数,再加上番上之兵,基本上府兵得有三成保持在番······”

  大唐这几年已经不再是自守,而是积极进取出击。

  开疆拓土的同时,也使的大唐得在边境上保持强大的边防军队,过去府兵们轮流戍守,往往一番两个月就能换防,差不多一年就番上一次,两个月。而现在,边防驻守为主的府兵戍边,却无法两月一番,一来路途遥远,二来更替太频繁也更麻烦,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番。

  甚至不少边将都提出,希望能够更久一番,因为更替频繁,会降低边军的战斗力。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现行的府兵制度,确实已经漏洞百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了。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