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王佐之才的计策_三国之谍行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治的是枝叶、树杈。但大汉朝政腐败的根源还是在已经深入地底的何氏、董氏等外戚,还有十常侍的身上。”

  “只有将他们彻底铲除,才是斩掉了贪官污吏的保护伞,才能真正开办科举,施行仁政,平定叛乱、中兴大汉。”

  韩涛心里很清楚整治吏治推行科举,任重道远,绝非朝夕之功,尤其是要挖掉宦官外戚和士族的势力,更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轻的叹息:“在邯郸的时候,其实是有机会可以拿下何进,只是因为证据不足,才错失了良机,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主公也不必为此事烦恼,其实现在没有证据,不代表我们不可以自己制造证据。”荀彧却在这时淡定地提醒着韩涛。

  “大汉初年,陈豨反,高祖出征,吕后借口韩信要反,命萧何诱杀韩信长乐宫室,之后夷灭韩信三族。”

  “吕后当时拿出的证据可充足,可足够服众?”

  “主公需要的只是一份可以安抚天下,诛杀何进的理由。此时他已有反心,以主公的才智,制造出何进谋反的证据,绝非难事。”

  荀彧继续举例说明向韩涛补充着自己的想法。

  荀彧的提议,让韩涛瞬间茅塞顿开。

  在中国的历史上,无数帝王斩杀重臣的时候,又有多少是有真实证据的?

  朱元璋杀胡惟庸和蓝玉,都是定义为谋反。

  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杀蓝玉是因为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而他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给皇孙留下隐患。

  所以蓝玉谋反一事才会成为明初四大案中最为蹊跷的谋反案。

  至于宋高宗赵构处置岳飞,则更是荒谬,不过是个莫须有的罪名,但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又有谁敢深究?

  自己太纠结于真实的证据,却忘记了在这种权谋斗争中。证据不过是一个安抚住天下苍生的借口,只要有,是否真实,其实并不重要。

  “文若,你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让他如醍醐灌顶,瞬间开朗。”

  “只是你刚才的计策可不像你这个王佐之才以往的风格,倒颇有几分文和的毒士味道了。”韩涛笑着向荀彧说道。

  不得不说,一向谦和的荀彧刚才所献计谋的确是有了几分毒士贾诩的风格。

  荀彧听了韩涛的玩笑,也笑着回应道:“我和文和一起为主公效力多年,在金城郡的时候,少不了也会私下有些交流探讨。”

  “或许耳濡目染之间,我也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一些他的处事风格,才能替主公想到此计。”

  “但其实无论是我的风格,还是文和的风格,只要计策能够替主公分忧解难,就是最有效的。”

  韩涛点头赞许:“说得好,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文若刚才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你们可先回去继续按照我原先的布置,继续行事。”

  荀氏叔侄一起起身向韩涛施礼后告辞。

  韩涛其实已经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快步向着后堂走去,他要去更换服装,马上开始行动……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