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3章 准备提亲_我在原始社会风生水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浩看了一夜的说明书,才把制炭和制陶看个大概,主要是这个说明书太学术了,吴浩对比着上面写的文字,研究着现有的技术和材料。确定了烧炭的窑怎么挖。

  烧炭可以直接找一个半山窑较为平坦的地方,挖出来一个窑洞,洞口很小,洞内空间很大,上面留出烟筒。整座炭窑长约5米,窑肚最宽处有2米,窑的最高约1米,窑内底部铲平、踏实。

  将砍下的树都锯成大小相等的树段,然后整齐地码放在炭窑里,在木段上面覆盖柴草和黄泥,用柴火点火之后,用干柴烈火烤里面的木段,从湿烤到干,窑洞里冒出的烟,几个昼夜之后,烧到青烟都不见了,就可以用黄泥封窑了。

  封窑七天后就可以开窑透气,再冷却三天,也就基本告成,估摸烧一窑木炭前后需半月之多。只是是否能成功,吴浩也表示爱莫能助了,这东西封窑的时间、开烧的时间、火和温度的,柴的摆放都有很大有关系,只有老师傅才能知道要如何做,吴浩只能祈祷达可以实践出来。

  否则过火了,炭就成了灰,欠火了,就烧不成炭。

  不过炭烧完后,就可以用炭烧陶器了。

  其实现在的温度也能烧陶出来,只是吴浩看着说明书,觉得可能是制泥的过程不对,没有加入砂石粉末、草木灰等物质,无法加强黄土的粘性,所以才会裂开,而古月她们那里可能是粘性更好的土,所以成型上要比只用黄土要好上很多。

  不过用炭烧更高的温度也是有好处的,至少烧了来的陶会更加结实和好看。

  只是陶的窑又与烧炭和烧砖的不同,制成一个放陶的窑,上面同样有烟囱,而下面则是填柴的位置。

  陶制出来的过程比较繁琐,在原材料上,其实原来流域那里的红土更好些,只是当时没有想到,黄土也可以,可以加一些材料以增加粘性,随后还需要造型,制造的形状要简单,但是泥要细腻,经反复的摩挲造型使表面磨光之后再去阴干,一般要等陶坯阴干之后才能进行煅烧。

  火候高、陶土细,则硬度大,达烧不成可能就是这二点没有做好。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大同小异,一通全通的,吴浩反复的看着上面的说明书,将自己的现代中看到的一些器皿画了出来。

  碗、锅、盆、酒杯,虽然还没有酒!

  吴浩想着又画了坛子,这东西可能会成为他们腌制咸菜的重要物品。

  如果能做一些腌菜,对他们来说可就更方便了。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冬天这段时间正好可以烧陶和烧炭。

  吴浩忙活了一夜,根本不觉得自己累,仿佛有了无限的精力。

  天亮便直接起身向外走去。

  “浩,怎么了?有什么事吗?”花奴被惊醒懒懒地看了吴浩一眼,没等吴浩回答便又睡了过去。

  看花奴好像很累的样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