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0章 保大,第一个儿子姓萧_重燃回首已三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0章保大,第一个儿子姓萧

  萧亚军知道,吴楚之说得一点都没错。

  现状何尝不是如此?

  其实搞科研的人都很纯粹,有个舒适的家,过得去的薪酬,绝大多数人哪愿意背井离乡去国外?

  可是,偏偏就连这个也达不到。

  连温饱都成了问题,这还怎么搞?

  50年代,全国上下都穷,科研人员也不矫情什么,埋头干就是了。

  现在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了,还要求科研人员啃窝窝头,这就有点过份了。

  “科学家就应该默默奉献!”

  “科研工作者就要甘于艰苦奋斗!”

  “你们读燕大华清的,就应该……!”

  科研工作者就该穷,就该哭,就该孤苦一生……

  这特么的是什么畜生话语?

  吴楚之挑了挑眉头,像孔昊这种,天才中的天才,学霸中的学霸,寒窗苦读十来年,到华科院,一个月一千多块钱,拿着连民工都不如的薪酬……

  这样下去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搞科研?

  更可怕的是,一个月千把元,从2001年以后直到2022年都不会上涨。

  你是父母,你愿意自己孩子去搞科研?

  扯犊子吧!

  搞的现在如果家里没点积蓄,还真不敢让孩子去搞科研的。

  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结不起婚,科研人员上辈子欠键盘侠的?

  有事鼓鼓掌,没事酸一酸‘臭知识分子’。

  一句“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羞辱,寒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

  在二十年之前,小孩子们的梦想会是做英雄、做科学家,去造福国民甚至造福人类。

  可是现在,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梦想很多都变成了做明星、甚至还有的小孩子梦想是做网红,再也没有人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言语挂在嘴边了。

  连小孩子也知道:科学家和研究员代表着辛苦劳作而收入微薄。所以,有谁会愿意一生奋斗,却最终奔向这个苦果呢?

  工资不给力,顾科研还是顾家?

  以前的问题是:如果媳妇和母亲一起掉到河里,伱会救谁?

  而现在的问题却变成了:科研和家放在了一个天平上,你会顾科研,还是顾家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肩上的担子就会变得重起来,往往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照顾,已经不可能和当初一样,可以不顾一切为了科研抛头颅洒热血了。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业和家庭的选择,它还涉及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家庭方面的担当。

  并且如今的时代已是国泰民安,是用不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科研人员在家庭和科研之间做二选一的艰难抉择,这让这群顶尖的知识分子情何以堪?

  明明曾“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谁知道他们熬过了高考,熬过了考研,熬过了读博,却被这微薄的薪资待遇浇了个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