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 报应不爽_迷茫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微沉吟,他才开口道:“皇上才尽数召回各地镇守中官,此举,朝野上下皆是交口称颂,乍然抛出这三权分立,势必朝野哗然。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整饬武备,提高武人地位,微臣亦颇为赞同,然太平百余年,勋臣子弟耽于安乐,早已不敷重用,微臣窃以为,应从军中大力擢拔才干出众者。”

  他这是换了个角度反对,摒弃武勋,另培植军事势力,到头来还不仍然是为文官做嫁衣?嘉靖心里不由冷笑,关系到文官的切身利益,这些个臣子算盘打的倒是一个比一个精,与他们比起来,胡万里一心为国,还真是难能可贵。

  微微沉吟,他才淡淡的道:“勋臣有功于社稷,乃朝廷之基石,岂能轻言摒弃?此事不可妄言。”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胡万里说的不错,缺乏监督乃是吏治败坏的根源,地方官员不可一日缺乏监督,如今各地镇守中官已尽数撤回,地方文武缺乏必要的监督,朕对此甚为堪忧,此事不宜再拖。”

  见嘉靖铁了心要将这道奏疏明发天下,李时、汪鋐心里皆是一沉,略微沉吟,李时才道:“皇上,能否在明日早朝之时,先着百官公议一番?”

  早朝公议?那定然是被群起攻讦的局面,嘉靖可没心情去看他们表演,当即便淡淡的道:“无须多此一举,着他们上条陈便是。”

  汪鋐忙躬身道:“皇上,胡万里年轻有为,才干出众,眼界开阔,且一心为公,忠心为国,此道奏疏一旦明发天下,他必然成为众矢之的,为千夫所指,有身败名裂之虑,微臣恳祈皇上将其名字抹去。”

  “这是掩耳盗铃之举。”嘉靖说着轻叹了口气,才道:“胡万里的折子是由南京守备太监晏宏转呈的,即便匿名,也无济于事。”

  见这事已毫无转圜余地,李时便重新提起扬名的话题,道:“皇上,扬名身子孱弱,微臣恐其经不住东厂的严刑拷问,眼下这局势,实不宜节外生枝......。”

  嘉靖微微点了点头,道:“朕自会留他一条性命。”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敏感时期,时时皆有人在打探各种消息,翰林院编修扬名应诏上疏弹劾阁臣李时、吏部尚书汪鋐、太常寺卿陈道瀛、武定侯郭勋,直言嘉靖阙失的折子很快就在京师传了开来。

  身为门生,弹劾座师一党的得力臂助,无异于是公然叛出门墙,这不仅在官场是件稀奇事,在民间亦是奇闻,消息一传开,立刻引的众人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亦是不胫而走,对于扬名,尚且是褒贬不一,毕竟张璁在京师得罪了不少人,身为座师的张璁却成了众人的笑谈,大明百余年来,遭遇门生公然上疏叛出门墙的座师,张璁可谓是第一个,自然是受尽了嘲讽。

  很快,东厂出动缇骑在翰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