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四章 概率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规模的作战追求的是实力上的比拼,这种实力涵盖着从武器,到人员,从国力到气势,从外在的排兵布阵到内在的谋略推演,最终在一个模糊的大背景下,摸索出胜利的可能性,如果有一台足够强大的巨型计算机的话,那么在他的计算能力足够满足的情况下,并且事无巨细的输入所有已经被确定数值的条件之后,战争的胜负是完全可以预测的,这种预测,是基于对大的条件的计算,是一种大概率事件。

  而相比之下,特种作战追求的是一种小概率的胜利,一种不对称的,某种方面的以弱胜强的方式,这种方式在美国人的现代军事教科书里被称为不对等的优势,而在中国古典的军事著作中则被称之为奇兵。

  没人会认为几个人与一艘庞大的军舰有对等的战斗力,但是,在某些时候,几个人完全可以对抗一艘军舰包括军舰上的敌人,而此刻,彭铮就要创造这样一个奇迹一般的战例,并且用这个战例影响美军将领的判断,进而影响整个战争的走向。

  如果先前那台拥有足够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真的存在的话,那么此刻他恐怕遇到了一个难题,因为他会发现,很难确定彭铮等人的真正战斗力,无法给他们做出一个确定的估值,所以,预测战争的胜负,也因此变成不可能的伪命题。当然,换个角度说,正是因为拥有彭铮这样的人的存在,战争的模糊才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和诱惑力。

  静谧的海面上,彭铮率领着身边的老大和老二奋力与波涛战斗着,虽然配备了水下推进器,但是却在出发前被彭铮坚决的否决了。他们要面对的不是一群靠肉眼观察目标的敌人,而是一个拥有极其先进装备的舰队,敌人的拖拽声纳完全可以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发现水下推进器那虽然轻微但是却节奏感极强的声纳信号,所以,与其为了节省体力冒险,倒不如浪费点体力将危险降低到最低。

  前方,随着他们三人的游动,舰艇庞大的身躯逐渐在眼前放大,虽然看着距离是那么近,但是海浪的阻力却让他们进近对方的举动变得异常吃力。海岸边老三提供的时间并不多,敌人的导弹防御系统在激发并且命中目标之后就会复位,到那个时候,舰艇将会再次起航,一旦舰艇起航,那么凭借他们的游泳速度,恐怕游一辈子也无法追上对方。

  “八百米……四百米,……两百米……”距离逐渐被拉进,而在头顶上,两枚导弹已经接连不断的升空,看来,老三按照要求已经发射出预定的两枚导弹,那么在导弹被拦截前,他们只剩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了。

  彭铮奋力加快速度,一下子冲到两人前面,而或许是受到他的感染,身边的老大老二也纷纷加速向前方冲去,看起来漫长的二百米在三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