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九十七章:重润之谋_我的祖母武则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听着李重润的话,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

  他无非就是想让朕从商,再将赚来的钱开学堂,不仅能混到好名声,还能解决人读书的问题。

  但这根本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就算是朕从商,也不可能赚到能让天下人都有书读的银两!这件事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武则天将问题看的透彻,一句说中关键。

  李重润就在等这句话,他看着武则天小声的问道:“陛下,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天下的商人都纳税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什么?”

  “啊?”

  武则天和上官婉儿将这句话听到耳朵里面之时,不约而同异口同声的的喊了出来。

  他们像是听到一句非常恐惧的话一样。

  自古以来,帝王在纳税方面都是非常慎重的。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

  安史之乱以后,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叫两税法。

  纳税分为田赋,户税和杂税。

  中国极盛时期的汉唐,人口不过6000万,除了战争、粮产量之外,丁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一家九口人,就要交九个人的丁税,谁敢生很多孩子!

  生多了也养不活,还要多交丁税,所以男孩是生孩子的主要目的。

  同样一个人,男的比女的力气大吧,干农活快吧,可是要交同样的丁税,所以农家人希望生男孩,多个劳动力,合算。

  也正是因为丁税的问题衍生出一些列社会问题,很多人可以免税,王爷和藩王可以免税,屯田。

  这些事情都是导致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

  而现在商人还不用纳税。

  武则天听到李重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满是震惊之色。

  此时,武则天才弄明白李重润要干什么。

  以武则天名义经营国色天香,再由朝中大臣提出商人纳税的想法,武则天第一个带头响应。

  就算是这件事情很难推行,但也不会有太多阻碍。

  毕竟现在商人的地位确实非常低。

  若是武则天从商以后,还能很大程度的改变商人的社会的地位。

  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商人纳税,只要稍微管控得当,这可不是小数目,别说是供人念书,就算是填补国库,也能填补的满满当当。

  一时间,武则天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脸上震惊的神色没有一点减少。

  心中仔细思量。

  她也没有继续询问李重润。

  这件事情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不是李重润可以左右的了。

  毕竟需要做决定的人是武则天。

  若真是按照李重润的话实行下去,能带来什么好处,带来什么坏处。

  一系列的问题,在武则天的脑海内开始思量。

  一时间,房间内又变得安静极了。

  上官婉儿看着面前的武则天,突然产生一种错觉。

  她似乎感觉到刚登基时的武则天又回来了。

  李重润更是没敢继续多说,这其中的事情,武则天自己定然有所衡量。

  更主要的一点是,这件事情造成的所有后果,需要有人负责。

  现在的李重润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要为整件事情买单的人是武则天。

  当然,这件事情若是成了,名垂千古的功劳也是武则天的。

  就这样,几个人谁都没有继续说话。

  沉静片刻后,武则天转过身,朝着上官婉儿摆了摆手,竟然一句话没有说,朝着门外走了出去。

  上官婉儿不确定的上前问道:“陛下,回宫吗?”

  武则天点了点头,依旧没有说话。

  上官婉儿紧忙跑了出去,想要与外面的人招呼陛下回宫的事情。

  但是推开门的瞬间,上官婉儿看到门外满满腾腾的站满人。

  一脸诧异。

  此时,走到门口的武则天也刚好看到站在面前的人群,齐刷刷的跪下身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海书网

  请收藏:https://m.huanggua2020.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